看著日積月累的照片,發現到近年來我幾乎遊遍台灣
卻苦無時間打文章,看來一年365天除了上班的放假日
我幾乎四處嚐遍美食&到處玩樂,也難怪沒時間打文章了~~
趁著這次2013年四天三夜過年春遊之旅,小仙我再度規劃了人潮少又沒去過的景點
一來可以避開過年眾多的人潮,也可免於塞車之苦,更能征服我還未去過的景點
可以說是一舉三得呀~
這次來到高雄,步往高雄市區跑,我反而轉往鮮少人造訪的燕巢
之所以會來到這裡,也是為了觀賞"烏山頂泥火山"
它是台灣規模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泥火山區
在進入園區之前,一定要先在入口處的外頭向現場管理人填寫進入許可申請表方可入園
填寫的資料也相當簡單,只要姓名.電話.參觀人數基本的資料即可
接著走沒多久的路程,馬上就可以看到兩座噴泥錐型泥火山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烏山頂泥火山有兩座,一座高約3公尺,另一座則高約5公尺
從外觀看來,儼然就像是巨型火山的縮影!!
好險來的時候天氣很好,因為下雨天的話,可是禁止進入的話
這也是因為下雨天會被泥漿沾滿,鞋子整個會沾滿泥濘
兩座泥火山其中較高的一座噴發的頻率跟矮的相比起來較低了點
往矮的泥火山走近,還會看到泥火山頂不時的噴發出泥漿
走近觀看的時候,會看到泥火山冒出泥泡的情形
而且還不時會聽到波波波的聲音.看起來就像是東西煮沸的樣子
地面上還可以看到泥漿噴發滾滾而下的火山泥
濃稠的泥漿沿著錐面流下後形成的舌狀泥流
還有泥漿因為噴發溢出乾涸後,被雨水沖刷出的蝕溝
由於地下富含的天然氣及地下水&土質鬆軟的泥岩
所以天然氣從泥岩層裂隙噴發時混著地下水.和著泥漿
泥漿與氣體逐漸累積壓力,達到足夠力量而衝出地表行成噴發
而濃稠的泥流日漸堆積在噴發口,久了之後,就逐漸形成典型而漂亮的噴泥錐了
另外,泥火山噴發泥漿的稠度不同,造成的泥火山的外形,也會有所不同
像剛剛的噴泥錐,因為泥漿稠性大,形成尖銳錐形丘而稱之
而這個像是裝滿水的臉盆.因為噴泥口徑特別大,所以稱之為噴泥盆
至於我們在另一區發現的,則是因為噴泥稠度極稀,外形看起來就像是池塘一般.稱為噴泥池
我老公在這裡還給我玩起了噴泥池來~~
原本我們以為這樣會冒泡的泥漿摸起來可能會是溫熱的
沒想到摸起來竟然是涼的
老公更是親手下去體驗了泥漿塗抹
想知道敷好之後,皮膚會不會比較細緻經過實驗證明,敷過泥漿的手確實比較滑嫩
而且,隨著時間越久,感覺好像會變的越來越緊~不過.我們也只敢敷手而已
真的要拿來敷臉還是不敢嘗試
參觀的同時,不得不佩服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次外出旅遊
不想飽受塞車之苦,燕巢泥火山倒是個可以考慮的景點!!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